隨著年末的臨近,分級基金也進入定期折算密集期。12月以來,已有38只分級基金發(fā)布定期折算公告,未來不到1個月時間內還將有69只分級基金迎來折算。
據了解,多數的分級基金都將12月份定為每個會計年度的基金份額折算基準日。在此期間,基金公司將對分級基金的A份額和母基金份額進行收益定期份額折算,并恢復分級A、B份額的初始杠桿。
進入12月份以來,招商、中融、中信保誠、融通、東吳等12家基金公司旗下38多只分級基金已發(fā)布了定期折算公告。數據顯示,在明年1月2日之前,還將有69只分級基金迎來定期折算日,分級基金一年一度的“定期折算潮”如約而至。
除了產品的折算,不少分級A還在定期折算期間調整了約定年基準收益率。
近日,銀華中證轉債指數增強分級公告稱,鑒于12月1日央行實施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.5%,因此轉債A級份額本次定期折算期間約定年基準收益率定為4.5%。
此外,東吳中證可轉換債券指數分級、銀華恒生中國企業(yè)指數分級、銀華滬深300指數分級等多只分級基金A份額在定期折算期間都約定了年基準收益率。目前公告最新年基準收益率的分級A,都保持了與上期同樣的基準收益率。
數據顯示,目前約定的年基準收益率的分級A基金平均基準收益率為5.02%。其中,前海開源中航軍工A、富國中證煤炭A的約定收益率最高,為6.5%;前海開源中證健康A、建信央視財經50A、富國證券A等45只分級A年化基準收益率皆站在5%以上。
以往,分級A憑借穩(wěn)健的收益一直是銀行、保險,甚至部分外資等低風險機構投資者青睞的品種。不過,伴隨著分級基金新規(guī)和資管新規(guī)的實施,分級基金進入逐步退出市場的過程。即便分級A具有不錯的約定收益率和折價保護,機構持有人的持有比例也是逐漸下滑。
對照2017年報、2018年報、2019年半年報數據來看,機構投資者持有分級A的平均持有比例分別為30.5%、22.27%、20.17%,顯示出不斷萎縮的態(tài)勢。
北京一位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對此表示,根據資管新規(guī)要求,明年就是分級基金退出市場的大限。雖然分級A具備投資價值,但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純債基金、二級債基、公募FOF等獲得同等風險偏好的收益,沒有必要持有即將被整改的產品。
事實上,早在2017年5月,分級基金就已進入整改。投資者在當年5月1日之后買入分級基金子份額、分拆分級基金(基礎份額),必須開通相關權限。新規(guī)不僅要求投資者前20個交易日日均30萬元的證券類資產門檻,還要求在營業(yè)部現(xiàn)場以書面方式簽署《風險揭示書》。隨后的2018年4月27日,資管新規(guī)重申,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,并將分級基金整改大限鎖定2020年底。之后,投資者開始逃離分級基金,分級基金規(guī)模也在持續(xù)縮水。